银河集团网站登录www
当前位置: 首页 » 银河集团网站登录www

张旭东教授来我院作题为《鲁迅〈朝花夕拾〉中的叙事策略与文化政治》讲座

发布时间: 2008-06-16


  2008年6月6日下午,由8366cc银河娱乐主办的励耘学术论坛系列讲座之一《鲁迅〈朝花夕拾〉中的叙事策略与文化政治》在教四207教室举行,主讲人为纽约大学东亚系主任、教授,比较文学系教授张旭东教授,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黄开发教授主持。超星数字图书馆来人现场录像。

  首先,张旭东教授介绍了重读鲁迅的背景。鲁迅作为20世纪世界范围内现代主义的一部分,通过对他的阅读可以反思中国的政治经验,反思“现代性”的概念本身。现代性包括历史、政治、民族国家多个层面,今天的讲座则聚焦于“文学性”层面。鲁迅始终对文学写作样式有很大颠覆,鲁迅的写作一方面将文学作为形式的规范确定下来,一方面又不断挑战这个规范,对“文学性”作了内在的瓦解和重构。“鲁迅的写作是什么”与“什么是文学性”某种程度上具有同构性,尤其他的杂文对“文学性”的界定有很大意义,它揭示了文学与政治、虚构与写实、审美与社会、叙事性与寓言性等方面间的关系。张旭东教授意图以写作本体论的解读方式避开既定的文学批评框架,对文学批评内部的危机做出回应。鲁迅笔下的自我意识与民族寓言如何并存并相互生产?通过鲁迅的个人经验如何反观整个现代中国的集体经验?在鲁迅的写作中,自我意识达到了怎样的强度?为何达到这样的强度?张旭东教授通过细读《朝花夕拾》来揭示这些问题。《朝花夕拾》的特殊性在于它代表的是不同于战斗常态的、较为柔和的鲁迅,《野草》和《朝花夕拾》处在鲁迅写作的散文诗环节,《朝》中的一些小故事在叙事上更接近诗的作用。张旭东教授以《朝花夕拾》的回忆性写作为例,借用本雅明对记忆做出的意愿性记忆/非意愿性记忆的划分这一理论前提,着重分析了鲁迅记忆的结构的三个层面。记忆与遗忘的斗争贯穿于鲁迅的回忆性写作,且两者的辩证关系也是鲁迅回忆性写作的核心。想忘却而忘却不了,是鲁迅回忆性写作的第一重创伤,而不经意地以为已经忘却的记忆找到,成为另一重创伤。张旭东教授带着大家细读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伤逝》、《无常》、《社戏》等文本,让大家体会鲁迅写作的力量在于,回忆过程中意愿性记忆往往不经意被非意愿性记忆克服。非意愿性记忆是一种创造性、生成性的记忆,对过去的遗忘恰恰构成了另一重记忆空间,这两种记忆的博弈与篡改暗含了新-旧对峙的不安情绪。最后,第三重记忆是一种超历史的经验,包含对现行秩序的乌托邦式的否定,并非简单的复古取向,在价值上它指向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价值伦理的共同体想象。这种对现行秩序的对抗,与鲁迅不相信革命、进步、启蒙、历史、党派、学术等的虚无主义定义是契合的。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向张旭东教授热烈提问,张旭东教授一一解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版权所有 8366cc银河娱乐 - 银河集团网站登录www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