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地安纳大学Sue Tuohy(苏独玉)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座
发布时间: 2008-06-19
2008年6月11日和12日上午,美国印地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高级讲师、“花儿”与中国民族音乐学专家Sue Tuohy(苏独玉)应我所杨利慧教授之邀,在8366cc银河娱乐励耘学术报告厅做了两场讲座,题目分别为:“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以及民族音乐研究史:对学科性的文化研究(Chinese Ethnomusicology and National Music Scholarship: The Cultural Study of Disciplinarity)和中国传统的再想象:对花儿民歌、节日以及学术研究的反思(“Re-Imagin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s: Reflections of Hua’er Folksongs, Festivals, and Scholarship)。
此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主办。杨利慧教授担任主持,与会的有北京师范大学的刘铁梁教授、万建中教授、康丽副教授、岳永逸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安德明研究员、山东大学的叶涛教授以及民俗学各年级硕博研究生。
第一场讲座中,Sue Tuohy(苏独玉)教授以几个关键词(叙述性的讲解、历史书写、民间群体)的阐释展开话题,随后针对“ethnomusicology”在理解及翻译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认知倾向(一种是对异民族音乐结构本身的研究,一种是以田野为基础对音乐的社会属性及文化属性的关注),详细介绍了美国音乐人类学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历程。如何叙述学科历史?学科历史是如何被建构的?教授的此次讲座为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留下空间。
第二场讲座生动活泼,Sue Tuohy(苏独玉)教授展示了她90年代在甘肃、青海等地田野作业中拍摄到的大量花儿图片,如莲花山花儿会、日月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等。并分析了花儿如何在媒体中被表达以及花儿如何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被重新建构等问题。其理论依据是“被创造的传统”和“想象的共同体”。最后教授提出论点即:“被想象的中国传统”是在一个地方性语境和全国性语境下的符号意义上的协商过程中被建构和表达出来的。
两场讲座引发了与会老师和学生的诸多思考,Sue Tuohy(苏独玉)教授以流利的中文详细回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并就花儿与民族主义、传统的再想象等问题做了讨论。
这次学术交流活动为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民族音乐学提供了契机,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反思“传统的再造”、“被建构的学术史”等学科前沿问题。参加此次学术活动的师生反应良好,收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