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所举办第十四期敬文沙龙
发布时间: 2010-04-13
2010年3月20日是钟敬文先生诞辰107周年的纪念日,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举办了第十四期敬文沙龙。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诸位民俗学同仁齐聚一堂,以学术讲座的方式来纪念敬爱的钟老,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同时也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展望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未来。
本次沙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安德明研究员主持,主讲人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王杰文博士,社会院文学研究所户晓辉博士和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杨利慧博士作为评议人。参加此次沙龙的还有温州大学黄涛老师、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老师和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彭牧老师。此外,北师大、民族大学和社会科学院相关专业的许多博士、硕士研究生也积极到场聆听。
本次沙龙,王杰文博士做了题为《寻找“民俗的意义”——阿兰·邓迪斯与理查德·鲍曼的学术论争》的报告。在报告的开始,王杰文博士主要阐述了阿莫里克·帕里戴斯、露西·芬尼根、劳里·航柯等西方学者对“表演理论”的批评与建设性意见,细致地梳理了“表演理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随后便集中比较了阿兰·邓迪斯与理查德·鲍曼这两位世界知名的民俗学者的学术观点之殊异,主要从“民俗的社会基础”的论争、“语境”的论争、“宏大理论”的论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总结出两种不同的研究模式,也就是邓迪斯在“民俗的意义是固定的”前提下的“分析—阐释”模式和鲍曼“意义的协商”预设下“描述—阐释”模式。报告后,户晓辉老师和杨利慧老师分别从自身对邓迪斯和鲍曼研究的体会对报告作了评议,主要讨论了民俗学理论和研究范式的转变。林继富老师就“意义”问题,黄涛老师就“语境”问题分别与王杰文博士进行了探讨。大家畅所欲言,时见思想的交锋,气氛友好而活跃。在座师生都表示深受启发。
(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