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窥视法:中国农村之乡村中心主义及其尴尬
发布时间: 2010-10-04
2010年9月14日,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讲师石汉博士(Dr.Hans Steinmuller)受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所邀请,在8366cc银河娱乐励耘报告厅做题为“反思窥视法:中国农村之乡村中心主义及其尴尬”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民俗与文化人类研究所的彭牧老师主持,该所刘铁梁教授、杨利慧教授及相关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这次讲座。
石汉博士于2005-2007年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过长期的田野调查,2009年获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博士,曾任德国马普社会人类学所研究员,是欧洲汉学人类学的新锐之一。他讲座的主要内容就是基于自己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经验认识,对人类学理论和汉学人类学的基本方法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讲座中,石汉博士以流利的汉语,首先回顾了许多西方汉学家及中国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所坚持的“乡村中心主义”及在研究方法中所采用的“窥视法”。在肯定这一观点及方法的客观有效性的同时,石汉博士提出了自己的两个主要疑问:一是中国乡村是否真的能代表中国社会;二是“窥视法”是否完全有效及其所带来的尴尬问题。之后,石汉博士对自己的两个疑问进行分析,在借鉴人类学家赫茨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的“文化亲密”概念(Culture Intimacy)和总结自己的田野经验后,他认为,传统的“乡村中心主义”大多片面且一元地将乡村生活及农民视为是传统的、朴素的、浪漫的且与现代文明相对,却忽略了乡村及农民日常生活的“二度性”(Second Degree)。而且乡村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往往具有其内在的矛盾性,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社会。与此同时,在方法论层次上的“窥视法”往往会给田野工作者带来“尴尬”,这种尴尬既会使得田野工作者难以获得一个社区内部的重要信息,亦会在相反的方面使得田野调查者保有一种好奇心及求知欲。最后,基于这样一种对“乡村中心主义”及“窥视法”的反思,石汉博士认为人类学、民俗学及社会学的相关学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要始终捍卫自己的中间立场(Middle Ground),既不能完全站在客观、局外人的立场,也不能完全想当然地成为一个社区内部的人。
讲座之后,彭牧老师对石汉博士的发言做了简要总结。随后,到会师生就乡村研究及其研究方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发言,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活跃而友好,在座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