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集团网站登录www
当前位置: 首页 » 银河集团网站登录www

成中英讲座:康德哲学中的儒家与易学精神

发布时间: 2012-12-24




  2012年12月14日下午15点30分,在北师大8366cc银河娱乐励耘学术报告厅,应文艺学研究中心方维规教授之邀,美国夏威夷大学资深哲学教授成中英先生做了题为“康德哲学中的儒家与易学精神”的讲座,吸引了8366cc银河娱乐内外众多师生的参与。
  成先生认为,康德对于人的存在的内在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即人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心灵的存在。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兴起了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但这种自然科学的知识模式中,缺乏对于人本身的存在的考虑。康德正是针对当时的状况,提出自我反思以了解人的自身。要理解康德哲学,必须考虑这样几个要素:第一,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这对于理解康德的形上学很关键;第二,近代西方兴起的科学尤其是牛顿物理学;第三,卢梭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四,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对于知识的批判与扬弃;第五,儒家学说,这对于理解康德哲学非常重要。
  成先生为了阐明中国哲学与康德思想的关系,从历史依据和理论比较这两大维度展开了他的论述。所谓历史依据,是指康德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中,在历史事实方面曾经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康德思想的几个渊源,如莱布尼茨、卢梭、狄德罗等人,都曾经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而欧洲学者系统地接触到中国哲学,其原因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期耶稣会士在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往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对于《周易》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单子论深受儒家的自然宇宙观的影响;莱布尼茨的学生沃尔夫更是极力标榜儒家哲学。儒家文化对于法国学者的影响更为显著,伏尔泰、狄德罗、卢梭都对于中国哲学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康德融合了欧洲各国的哲学传统,于57岁时构建了他的第一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开启了哥白尼式的革命,提出人决定了知识的形式和内容,知识的来源、形而上学的合理根据,应当以人为中心。
  成先生接着从理论比较的层面,探讨了康德哲学中的儒家因素与易学精神。成先生认为,康德的“理性”概念具有批判性与规范性,康德从经验中洞察到形上学的空洞与矛盾,进而提出关于人本身的三个问题:人知道什么?人应做什么?人可以希望什么?这三个问题最终归结为一个问题:什么是人?这也正是儒家所关注的问题,表明康德思想里的儒学色彩。康德对于人的经验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性的深层存在与中国哲学观察人本身、反思自我的存在的思想有着共通之处。
  西方哲学自古希腊起形成的“理性”,中途受到犹太宗教精神的影响,发展到康德那里,才形成了理性的多元与有机,才显示了人的一定的自主、自足。而在中国哲学那里,理性很早就已形成,很少受到宗教的影响;儒家哲学尤其是易经传统,很早就已经彰显了人的自主性、自足性。与犹太宗教传统相比,中国人的宇宙是平易近人、和谐美好的,无论是阴阳变化还是显隐、刚柔、动静,中国哲学很早就建立了生态的形上学,而不是西方的本体形上学。中国哲学很早就考虑到,人如何与宇宙相处,如何发挥其宇宙性;人如何发挥能力,与天、地、他人相融合。儒家哲学认识到人之为人的根源和基础,在宇宙中找寻人的存在,最终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的内在性:“仁”。成先生指出,道德的欲望及其情感,与人的本性有关,“仁”这一概念旨在人的沟通与自我实现,从根本上说,“仁”是一种意志自由。“仁”建立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根源性、内在共同性。而这一切与康德在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的“人的意志具有道德立法的能力”的观点具有共通之处。
  成先生认为,康德的三大批判,建立了整体的人的哲学,了解人的发展,与儒家哲学有一致之处;康德哲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基本概念、方法、目标,有一种理解能力和理性精神,这一切都与儒家精神不谋而合。但是在道德哲学方面,康德哲学与儒家精神存有差异。在康德看来,道德意志是超越个人欲望的自己应该遵守的能力,这种遵守是普遍性的应用,之后人可以经由内在反思而达成道德律的实现。换言之,在康德,道德意志是人实现自己的方式,它是一种排斥欲望的强力,而这与儒家的“义”的精神相吻合。另一方面,儒家的道德哲学不仅强调“义”,也强调“仁”,儒家认为道德意志与道德情感、自然欲望并不冲突;儒家发挥人的本性,“义”以“仁”为基础,人的能力可以得到自由发展。
  成先生总结心得,认为康德哲学与儒家精神在根本上可以实现调和。康德追求整体的根源、和谐,追求本体的诠释,《纯粹理性批判》中最后一部分对于方法的批判,旨在寻找人的存在的机缘,寻找人的整体存在,——即人的多种能力的融合:知识认知、道德实践、审美判断的三者的融合。这种融合揭示了内涵的整体的结构,也即一个根源,我们可以赋予它不同的名称:存在的生命发展、宇宙创造性、自由意志、生命的创造力、自我发展的弘道能力……返观儒家精神,儒家正是以人之本性为开始点,进而达到继善成性,进而臻至《易传》中“继天地之性以成其善”的境界,最终成己成人开物成务。另外,康德哲学里的四项“二律背反”,表明每一项中的二者皆有可能,这与中国哲学里的包容性,尤其是与儒家精神的“和而不同”、周易哲学的“保合太和”是相通相似的。
  讲座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就耶稣会士对于康德的影响途径、基督教哲学与儒家之“仁”的比较、康德哲学中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分等问题,成先生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表明了自己“深入西方哲学核心,弘扬中国哲学精华”的学术立场。讲座以点带面,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促使大家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沟通对话的方法及其意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再思考。


成中英教授简介:
  美籍华人学者,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创会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研究领域为中西哲学比较、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治学基本思路是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弘扬中国哲学的精华,推动融合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的创立。作为海外儒学研究代表人物,长年致力于在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哲学。主要学术著作有《儒家哲学论》、《中国文化的新定位》、《中西哲学精神》、《知识与价值》、《易学本体论》、《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等。
(郑端撰稿)



版权所有 8366cc银河娱乐 - 银河集团网站登录www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