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回响:‘我们’诗歌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14-12-23
2014年12月20日,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2014诗歌周最后一场活动“冬日的回响:‘我们’诗歌会”在老故事餐厅成功举办,依旧吸引了来自各界朋友们的光临,诵读出一曲冬日的强音。朗诵会在国际写作中心总干事苗绿女士的主持下进行,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教授,著名诗歌理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敬文东教授以及“我们”诗社的多位诗人出席了本次诗歌朗诵会。本场诗歌会共分为五个回合。 “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成立于2009年3月14日,主要成员有周庆荣、灵焚、亚楠、爱斐儿等人,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诗命名的诗人群。 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教授首先向点评嘉宾以及“我们”散文诗群体的诗人们表示致意,向散文诗表示敬意,他指出:在“我们”群体的努力下,散文诗写作近些年来,展开了丰富的面貌,取得丰硕的成果。另外,他还表示:通过梳理我国散文诗发展历程,散文诗在我国具有特殊性,对于汉语诗歌来说,源远流长,要共同期待其辉煌的未来。 随后,著名诗歌理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致辞。他表示,“我们”散文诗群成立以来,无论在散文诗创作还是研究方面都有重大作用,因此他向到场所有来宾表示敬意。 第一回合“周庆荣的‘预言’”点评嘉宾是北京师范大学张清华教授,对于周庆荣,张清华教授提出以下两点:周庆荣诗歌首先具有哲学性,其次,他的诗歌具有心理性。作为“我们”的发起人之一的周庆荣,他为大家朗诵了他的《沉默的砖头》,随后,资深主持人张宏用他专业的朗诵给听众带来一首《数字中国史》,他说诗歌就是冬日里最温暖的朋友,朗诵又会让诗歌成为站起来的巨人,周庆荣用他这首诗歌来膜拜生命、敬仰历史。 第二回为“灵焚的‘剧场’”,首都师范大学孙晓娅教授作为本场的点评嘉宾,指出灵焚诗歌不好进入,一旦进入,就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孙晓娅形容灵焚是“千年被尘封的会吐泡泡的鱼”,灵焚身上有灵魂燃烧的尼采,有拿着笔锋挥舞的堂吉诃德,在他身上可以看到穿着衣服的亚当和学院式的波德莱尔。薛梅女士为大家带来《走向净界》。 诗歌会第三回点评嘉宾是北京师范大学谭五昌副教授,第三回的主题是“亚楠的‘在天边’”。谭五昌说看似被边缘化的散文诗,在中国诗歌发行量中却是最多,这来自于“我们”散文诗群诗人们的共同努力。生活在新疆高地,用感恩的心态去观察新疆的山川景物,用南方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去表现广阔的边疆风情。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朗诵团团长汪葆明女士与听众一同分享了《与向日葵一起开放》的美妙。 作为最后一场个人回合,“爱斐儿的‘倒影’”在敬文东教授的主持下进行。敬文东教授说:爱斐儿对不洁的事务采取了远离的态度,面对这个充满病症的世界,爱斐儿用自己的方式道出了自己对世界的远离与对散文诗的共鸣。诗人爱斐儿自己朗诵了《大户人家》。当日,诗人的女儿与女婿也来到现场,用一首《倒影》为母亲献礼。“谢谢,谢谢你让我旁观自己的倒影。”坐在台下的张清华教授也按耐不住对这首诗歌的喜爱,再次为大家朗诵了一遍《倒影》。 最后一回“所有的风景”,收纳了“我们”诗群中优秀的诗篇,在《等待一场雪》中《过故人庄》,享受《同里小镇》里的《一缕阳光》,在诗人潇潇的主持下,一首首优美的散文诗和着音乐缓缓倾泻,全场朗诵会在娜日琪琪格七夕节的风烟(《七夕,风烟起》)结束。 作为“我们”发起人的周庆荣做了全场总结。他说冬日,在这个温暖的小房间相聚,我们能听见了苏醒的声音,在苏醒里面发现了思想的骨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思想的重量。面对人越来越渺小的世界,他希望,每一个写作者、每一位诗人可以自己温暖自己。 此外,北师大首届创作硕士的同学们也参与了本次朗诵会。她们用自己动情的朗诵表达了对诗人的敬意和对诗歌的热爱,赢得了现场嘉宾的频频称赞。
会后嘉宾合影
活动现场
张清华教授发言
孙晓娅教授发言
谭五昌副教授发言
诗人爱斐儿朗诵
周庆荣发言
学生代表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