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集团网站登录www
当前位置: 首页 » 银河集团网站登录www

第23期敬文民俗学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15-03-27



 

2015321日,第23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北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民俗学、民族民间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专业的师生约50人热情参与。
 


 

此次沙龙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陈岗龙教授主讲,讲题为“何为蟒古思——蒙古英雄史诗蟒古思形象的演变”。

沙龙分上、下两半场。上半场由陈教授主讲,北师大8366cc银河娱乐万建中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斯钦巴图研究员进行评议。陈教授首先为大家放了一组17年前记录其博士毕业答辩的珍贵旧照,钟敬文、马学良、满都呼等先师影像逐一回溯,温馨感人。随后,陈教授从两个版块——其蒙古中小型史诗研究与东蒙古蟒古思故事研究出发,依次剖析了蟒古思形象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历程,并阐释了“小史诗如何步步丰满为大史诗”的核心问题。陈教授认为,短篇史诗主题从“征战型单篇”、“婚姻型单篇”演进为“复合型——失而复得”;从“单篇”到“复合”,体现了蒙古社会部落联盟的状况。根据史诗内容,陈教授指出蟒古思史诗不仅是“文学样式”的一种,也与“蒙古社会部落联盟结构”对应关联;史诗中英雄间的“系谱”——如父子、兄弟,象征着各部落地位等级秩序。

基于上述观点,陈教授进而梳理了蟒古思形象的流变。他认为,早期蟒古思“多头”形象是英雄众多敌对部落的符号象征,史诗遵循“保护自己部落、征服蟒古思”的民俗模式。其后,陈教授结合对短篇史诗《锡林嘎拉朱巴图尔》的研究,认为随着藏传佛教的渗入,英雄具有护法神特征,蟒古思则附着上一些萨满教神灵特性;英雄与蟒古思的斗争,和佛教护法神镇压萨满教“翁滚”可互解——是宗教斗争的结果。

陈教授认为,现存为数不多的蟒古思故事据源头底本丰富而来。史诗艺人可凭头脑中的“想象文本”,演唱具体的“表演文本”,延传史诗口头传统,累月经年,逐渐使短小史诗丰赡为大型蟒古思故事。在此过程中,陈教授着意强调佛教观念北渡对蒙古英雄史诗的根本性影响。结合长期田野经验,陈教授讲述了今日蟒古思故事演唱场合、配套器具“朝尔”、舞蹈“羌姆”、唐卡造像、佛经典籍等多样化内容,厘清了它们与蟒古思故事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最后总结道:经历漫长过程,蟒古思史诗从简易短篇化为宗教色彩浓厚的大部头著作,蟒古思亦从多头恶怪形象化为佛教护法神形象。他的讲演以三个启发性问题结束。

万建中教授认为,陈岗龙教授的讲演生动、有趣、精彩而富有启发性。从部落结构、民族认同、宗教渗透等角度考察作为“元文本”的蒙古英雄史诗,解读“反面形象”蟒古思,显出其多年来扎根学问的深邃思考和学术魄力。

斯钦巴图研究员评议。他认为,陈岗龙教授的讲演资料丰富,对史诗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演唱传统及背后依托的宗教、历史、文化内容阐述得深入细致。巴图研究员赞同陈教授“蒙古中、小型史诗反映部落联盟结构”、“大史诗从小史诗发展而来”、“佛教强烈影响蟒古思故事”、“蟒古思形象呈现历时变化”等观点,提出可从蟒古思故事出发,探查民众对佛教的理解,寻绎“佛教民间化”之路径。巴图研究员同时认为,需要注意在神话、传说等其他民间文类中蟒古思的形象差异性,以比较眼光区分看待。

下半场为自由讨论。就陈岗龙教授讲演内容及所提议题,在场师生各抒己见,研讨气氛热烈。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点评道:将史诗与民族、历史、国家等关系作综合研究,视域开阔,具有很好的学术前景。随后,在场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纷纷从各自理解出发,提出了与讲演相关的学术问题。陈岗龙教授认真聆听、耐心记述,并逐一进行了详细生动的回应。在沙龙上,师生们“平等讨论”、“民主对话”、畅所欲言。沙龙在掌声中圆满结束。(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所)
 



版权所有 8366cc银河娱乐 - 银河集团网站登录www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